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称,“跨境理财通将会在粤港澳三地实现人员的安全自由流动后落实。业内人士认为,跨境理财通就像一条鲶鱼,给金融机构带来新挑战,也将为三地带来更多的活力。
跨境理财渐成趋势 金融机构积极“备战迎机遇
随着“跨境理财通蓄势待发,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渣打、汇丰、恒生、南商等在内的外资行和部分中资行已经积极展开相关业务筹备工作,以期发挥自身优势,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
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秀珍日前表示,南洋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南商银行)已完成了大湾区业务调研需求对接分析、跨境理财通系统开发、内部合作协议签署等前期筹备工作,希望在监管条例细则出台后迅速发挥优势,服务大湾区的个人投资者。
“南商起家于香港,同时又是中国信达的全资子公司,因此在理解两地投资者偏好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南洋商业银行(中国)董秘方纯介绍,不同于惯常认知,北向投资者(亦即香港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实际较弱,对于基金、信托等的理财产品信任度较低,因此跨境理财通初期或以简单化的标准理财产品为主。
“跨境理财通是互联互通机制发展的新里程。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称,目前恒生已做好相关准备,致力在产品开发设计和服务体验上不断推陈出新,开拓内地与香港跨境金融服务。
恒生中国副行长兼环球市场业务主管吴英敏预计,正式开通后,大湾区“理财通仍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规模在2019年已达1.7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扩大至4.6万亿元,其中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潜力更是巨大。
“投资不同的市场,可以为全球资产配置提供一个客观的条件。渣打中国投资产品及投资顾问总监闵成指出,跨境理财通为7000万大湾区居民提供跨境投资的可能性和渠道,所蕴藏的潜力巨大。
“大家可能比较关注南下的投资机会,但实际上以中国本土新能源股票为代表的投资机会对于北向投资者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机会。闵成透露,目前渣打的理财业务中,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国内资本市场相关产品占比已达30%。此外,近年来,渣打积极建议将国内金融机构发行的公募基金产品纳入跨境理财通,以期让海外投资者更好地分享中国内地新经济的发展红利。
资金实行闭环管理 业内称需重视套利问题
由于中国香港和内地在金融监管领域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跨境理财通启动在即,如何避免监管套利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与香港金管局、香港证监会、澳门金管局签署《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谅解备忘录》(简称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北向通“南向通业务试点所汇入的资金专款专用,理财产品赎回所得资金以人民币原路跨境汇回,实现闭环管理。同时三地的监管将加大力度,防止投资者将办理“北向通“南向通业务试点的资金及理财产品用于质押、担保等其他用途。
对此,宋跃升指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需三地监管建立深度沟通机制。“三地监管部门在管控风险上需投入更多精力,在把包括金融犯罪风险、“洗钱风险在内的风险管控好之后,相信其他方面的金融监管会更加便捷。
对于内地与香港利差较大、是否会产生套利行为,闵成指出,一方面,备忘录已明确,跨境理财通产品投资不可用于加杠杆,也不可开展业内常见的理财产品质押贷款;另一方面,三地也已在监管上有过较多沟通,相信会加强监控和联动。
去年10月,香港金管局称,“北向通和“南向通两部分拟各设1500亿元人民币总额度,个人额度为1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跨境理财通已明确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资金兑付在离岸市场进行。业内人士指出,此举也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力一步。(记者 胡洁菲)